投稿者: 郭重寅
父親世居鹿港,生於日據時期,高等科畢業後受僱於台中豐中汽車株式會社,擔任運轉手(司機)。光復後轉職台灣省公路局埔里汽車保養場,從事維修工作。
民國47年,父親因病辭職,疑似小中風,雖能自理,但行動不便。家境貧困,只能以一張破舊藤椅當助行器,自此在家養病十年,至民國56年去世。
我年幼,對父親生活所知不多,多來自母親和叔父的口述及老照片。母親說,父親下班常與同仁至附近「阿森飯店」小酌,酒錢記在牆上,發薪後償還,剩餘交給母親作安家費。
1938年,宜蘭南澳泰雅族少女莎韻協助日籍老師下山,遇暴風雨不幸滑落溪流殞命。總督府為表彰其義行,頒設桃形鐘「莎韻之鐘」。1943年,故事改編為電影,由李香蘭主演。
據叔父回憶,汽車株式會社曾提供新車供李香蘭使用,指派父親為專屬司機。老照片中,綁腿著裝、坐於車上的父親是否即為當時情景,已不可考。另有一張父親穿工作服的照片,因技術員性格不拘,顯得灑脫瀟灑,也成為經典影像。
父親去世已近六十年,印象逐漸模糊。但每年農曆九月十三日他的生辰,分居各地的兄弟仍於中午在各自神明廳備飯菜,聊表懷念與感恩之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