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9日|醬汁裡沒有梅子,卻藏著我媽的一生。

投稿人: 陳志良

直到現在,我仍忘不了媽媽做的「梅醬」。醬汁裡沒有梅子,卻藏著她的一生。

1950年代的台灣還很苦。我爸北漂,在台北橋頭用四塊錢日租金租了一台攤車,沿街叫賣切仔麵、陽春麵。我媽小他七歲,是堅毅的台灣女性,22歲因媒妁之言嫁給鄰庄的父親。瘦小的身軀,卻比誰都能幹。

夫妻倆齊力打拼,最辛苦時,攤車上坐著一個孩子、背上背一個、肚子裡還有一個。她挺著大肚子煮麵、叫賣,還能煮出讓人一吃成主顧的味道。靠著一碗一塊錢的麵,爸媽養大五個孩子。我們的麵攤從租來的攤車,到擁有自己的執照與店面,最後還買下了公寓。

1967年,母親自創了一款乾麵醬汁——以辣醬與肉醬拌合,甘美又爽辣。她不識字,也沒為醬取名,客人都叫它「炸醬」。我知道,那絕不只是炸醬。

媽媽走後,醬汁也隨之失傳。我憑記憶復刻它,雖然有些原料已停產,還是想建構出那個味道,只為留下她的痕跡。

我為它命名為「梅醬」。有人問,醬裡沒梅子,為什麼叫梅醬?因為「梅」是我媽的名字。她的堅忍、她的拼搏,她一生對家人的愛,全都濃縮在這一匙醬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