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者: 池上多力米
我爸退伍隔天,立刻搭火車回到池上。扛起米袋,扛起傳承三代的碾米廠,與兩百名農友的契作關係,沒有任何猶豫,因為回家打拼,不是一條退路。
農友的日子就是和老天對賭,再努力巡田水,早出晚歸,最後還得看天吃飯。歉收愁,孩子學費如何交?豐收也愁,稻穀的價格要跌到哪裡?池上面積不大,沒辦法拼產量,只能拼品質。30年前,為了翻轉池上農業,我爸開始推廣有機栽培,並赴日本農場學習。
參觀附設有機蔬果賣場時,他發現每個農產品包裝上都有一張貼紙,記錄出自哪個農場、種植者姓名與聯絡方式。他將貼紙帶回台灣珍藏,提醒自己「要對消費者負責」、「池上米要有產地證明」、「有機米可以成功」。
有了農友同心協力,有機栽培讓稻米品質不斷提升。然而,推行產地認證卻歷經波折。持續五年修正各項細節後,我們終於領到第一張產地認證標章。
「每一粒米,每一碗飯,要對得起土地與農友,也要對得起吃的人。」對我們而言,一包米是農友的生計、是孩子的學習、是土地的呼吸,更是讓每一個吃飯的人,都能安心的保障。
去年1月7日我爸梁正賢獲頒模範農民,這份榮耀屬於我爸,也屬於池上的土地與農友。回家打拼的路還要繼續走,讓池上的米粒,在土地與餐桌之間,延續溫暖與驕傲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