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者: 訓芳
直到現在,我還是忘不了童年的盛夏,父親做的瓠瓜蒸餃。
父親是一位流亡學生,年輕時隻身從河南來台灣,離鄉背井舉目無親,後來在彰縣埔心國小當老師,經人介紹與母親結婚,婚後育有我們五個子女。那個年代教職收入微薄,生活清苦,但父親一肩扛起家計,從不讓我們感受到太多壓力。
父親的教職員宿舍在國小裡,是一間簡陋的平房,勉強能讓一家人遮風避雨,唯一的好處大概就是屋旁有一大塊空地。父親利用課餘與假日空閒,將空地開闢成菜園,夏天種瓠瓜,冬天種蘿蔔,四季裡總有蔬菜輪番上桌,日子雖清苦,但因為父親的堅韌,我們從沒真正挨過餓。
8月底是瓠瓜的盛產季,後院的瓜棚總會有一顆顆碩大的瓠瓜,我最懷念的,是父親用瓠瓜做蒸餃的場景,他先將瓠瓜刨絲加鹽去水,再加入絞肉、蔥花、醬油、香油、胡椒與粉絲,包成蒸餃,出籠後香氣撲鼻。
每當第一鍋出爐,父親總是吩咐我:「快送一籠去給外婆吃。」他說外婆年紀大了,應該先享用,當時還小的我雖有點不捨,長大後才體會那是一種深沉的孝心。
如今父親已離世多年,每當思念他,我就會做瓠瓜蒸餃給家人吃,每當廚房裡飄出熟悉的蒸餃香氣,彷彿又看見一生顛沛勞苦的父親,摘下圍裙從廚房走出來,叫我們吃飯了的身影。
